正確使用與校準粒子計數器以確保數據準確可靠的方法如下:
一、正確使用粒子計數器
環境準備
將儀器放置在潔凈、穩定的工作臺上,避免強光直射或電磁干擾。
確保進氣口與采樣管處于同一氣壓和溫度環境,壓差不超過200Pa,防止凝露損壞光學系統。
測試前評估環境,關閉門窗以減少外部氣流干擾,避免煙霧、灰塵等明顯污染源。
參數設置
根據檢測需求選擇粒徑范圍(如0.3μm、0.5μm、1μm等)、采樣流量(通常2.83L/min)和采樣時間(建議60秒以上以提高準確性)。
啟動前需預熱設備(通常30分鐘),使傳感器與電子元件達到熱平衡。
操作流程
連接采樣管與進氣口,啟動設備后進行自清潔(10分鐘),確保氣路無殘留顆粒。
采樣時保持進氣口無障礙,避免從儀器排氣口取樣,防止交叉污染。
測試完成后,及時清理采樣室并關閉電源,將儀器放入專用存儲箱。
二、定期校準粒子計數器
校準周期與機構
每年送至國家計量機構(如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)校準,依據JJF1190-2008規范出具法定證書。
核心校準步驟
零點校準:用0.1μm高效過濾器密封進氣口,連續采樣10次,本底噪聲應≤10個/m³,超標需清潔傳感器。
流量校準:通過層流法或體積置換法驗證實際流量偏差(公式:Q=V/t)。
粒徑響應校準:使用標準粒子發生器(如DEHS氣溶膠)生成0.1μm~1μm顆粒,繪制粒徑-響應曲線,修正通道靈敏度。
計數效率驗證:稀釋高濃度氣溶膠(如10?個/cm³PSL),對比實測值與理論值的線性相關性(R²>0.99)。